新闻动态

中国动物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5-04-15 06:37    点击次数:118

动物园行业定义

动物园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与教育场所,其核心使命围绕着对多样动物种类的精心养护、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实施迁地保护措施。同时,它们向公众敞开大门,不仅提供观赏的机会,还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广保护意识的角色。动物园的两大核心特征在于:其一,它们负责养护的是属于野生类别的动物,这不包括常规的家禽、家畜或家庭宠物;其二,动物园的设计包括了面向广大民众的开放性。只要符合这两个特征,即可归类为广义上的动物园,这还包括了水族馆和针对特定动物类型的专题动物园等。而在狭义上,动物园通常指的是位于城市范围内的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

动物园行业分类

按照地点的不同,动物园可以分为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城市动物园位于城市中心,便于市民参观和接触动物;野生动物园则位于郊区或自然保护区,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更为自由的动物栖息地。按照经营性质的不同,动物园可以分为公立动物园和私立动物园。公立动物园通常由政府或公共机构运营,以教育和科研为主,注重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私立动物园则可能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效益,但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动物保护标准。按照动物种类的不同,动物园可以分为综合动物园和专题动物园。综合动物园展示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专题动物园则专注于某一类动物,如海洋动物园、蝴蝶园等。按照经营理念的不同,动物园可以分为传统动物园和现代动物园。传统动物园注重动物的展示和观赏,可能存在一些动物福利问题;现代动物园则更注重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和福利,提倡生态保护和教育。

展开剩余84%

动物园行业发展历程

在古代时期,动物的展览主要是作为皇室或权贵的私人收藏,供少数人观赏。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城市开始建立公共展示空间,如英国伦敦的塔动物园,始建于1252年,主要目的是展示异国情调的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私人动物收藏逐渐向公众开放。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等地出现了早期的公共动物园。1826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伦敦动物园(London Zoo),其目的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而不仅仅是娱乐。

1847年,柏林动物园成立,它是第一个按照动物地理学分区来组织动物的动物园,并强调动物的自然生境和教育功能。此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效仿,建立起自己的动物园。随着自然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动物福利观念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动物园内动物的生活条件。1960年代以后,许多动物园开始改进动物的生活环境,逐步摒弃狭小的笼舍,转向营造更为宽敞且接近自然环境的栖息地。同时,动物园也加强了其在物种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参与国际合作保护项目。今天的动物园不仅是动物展示场所,还积极参与全球动物保护工作,如种群繁育、濒危物种保护等。现代动物园设计趋向于模拟动物的自然生态,提供丰富的刺激以促进动物的自然行为。此外,动物园也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游客体验,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加深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图表:动物园行业发展历程

动物园行业上中下游

动物园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动物繁育、饲料供应、设施建设、医疗保健和技术支持等。动物繁育涉及动物园内动物的繁殖和养护,包括野生动物的捕捉和交换;饲料供应则提供动物园内动物所需的各类食物,如草料、肉类、水果等;设施建设涉及动物园的场馆、围栏、展览馆等建筑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医疗保健则包括动物园内动物的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技术支持则涉及动物园的运营管理、科普教育、科研合作等。动物园下游应用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教育、旅游、科研、文化等多个领域。

我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从产业链的下游角度分析,中国动物园业的客流量与整体旅游市场的趋势密切相关。在2020至2022年期间,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动物园的参观人数出现了显著下滑。具体来说,2022年中国动物园行业的游客接待量减少了约0.94亿人次,同比降低了15.9%。如果从不同类型的动物园来看,野生动物园在国内动物园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70%。而在2022年,国内野生动物园的市场份额大约达到75.4%,而传统城市动物园则占据了大约24.6%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反映了野生动物园在当前动物园行业中的吸引力和市场重要性。

在2022年,中国动物园行业的市场总额估计达到了69.7亿元人民币。这一市场规模的变化并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门票销售,实际上,餐饮服务和其他附加服务对总收入的贡献更为显著,它们加起来占到了整个行业收入的逾90%。具体来说,门票收入仅占5.6%,而餐饮及其他服务的收入比重高达94.4%。展望未来,随着动物园行业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市场总体规模有潜力实现快速恢复和增长。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动物园,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展示着丰富多样的动物种类。例如,北京动物园是中国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之一,以其丰富的动物种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是国内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之一,提供自驾车观赏和近距离接触动物的机会。上海野生动物园集野生动物饲养、展览、繁育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此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专注于大熊猫的迁地保护和科研繁育,提供沉浸式的游览体验。这些动物园不仅是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也吸引着国际游客,每个动物园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展示的动物种类,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和欣赏自然之美的机会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60.88亿元,2024年Q1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19.36亿元,同比增长5.06%。2019-2024Q1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图表:2019-2024Q1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

动物园行业政策

动物园行业政策涉及一系列法规、标准和指导方针,旨在确保动物园的运作符合动物福利、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和教育的要求。动物园需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福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虐待和滥用动物。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标准如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WAZA)和动物园动物福利索引(AWI)亦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动物园采纳。动物园应遵循环境保护条例,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废物管理、节能降耗等。鼓励和支持采用可持续设计和管理方法,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动物园行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代动物园努力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但仍有许多动物园因为空间限制、不适当的饲养条件以及缺乏行为丰富化而受到批评。动物的展示方式有时可能违背了动物的自然行为和福利需求,引发道德上的争议。动物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长时间的禁闭和不自然的生活环境可能导致动物出现压力和行为异常。许多动物园虽然声称具有教育和研究的功能,但实际上可能更侧重于其娱乐和商业价值。教育项目可能缺乏实质内容,无法有效地传达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导致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活动往往受限于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匮乏,难以开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科研项目,进而影响动物园在物种保护方面的实际贡献。此外,动物园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高昂,尤其是在动物福利、设施更新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开支不断增加。传统的门票收入和商业赞助可能不足以覆盖这些费用,导致一些动物园面临经济困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动物园行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图表:动物园行业发展障碍

动物园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公众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现代动物园正转向更加注重提供良好动物生活条件和丰富的行为环境的设计理念。这要求动物园不断改善动物栖息地,实施行为丰富化计划,并通过各种教育项目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这种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动物园的公众形象,并可能吸引更多关心动物福利的游客。科技的进步为动物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来改善动物照护、增强游客体验和提高运营效率。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用于创建互动式教育体验,而无需直接干扰动物。此外,数据分析和遗传学研究可以帮助动物园更有效地管理物种繁育和保护计划。

全球性的动保组织和网络促进了国际间的动物园合作,共享最佳实践、教育资源和繁殖项目。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动物保护水平,还增加了动物园之间的连通性,为物种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广泛的视角和资源。为了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动物园正在探索除了门票销售之外的收入渠道,如会员制、捐赠、特许商品销售、餐饮服务和企业赞助等。通过这些方式,动物园能够为运营活动筹集额外资金,减少对单一收入来源的依赖。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4%-5%,2030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100.97亿元,同比增长4.11%。2024-2030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表:2024-2030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发布于:广东省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乐天国际娱乐平台登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